首页 > 丁简号 > 游戏资讯 > (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关于植树班会活动适合的小游戏 内容详情

(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关于植树班会活动适合的小游戏

允雨筠

丁简号将给你介绍全国小游戏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以下关于(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关于植树班会活动适合的小游戏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

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跳法是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

空竹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它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民间游戏,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耍出许多花样。

空竹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陀螺

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陀螺

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英文称之为“spinning top”,日本语中以“独乐”表示,称为“KOMA”。

儿童玩具,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现代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出现。

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现在,这种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我国还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可见,真正的陀螺比这更早到传到了国外。

为什么把竹蜻蜓叫做“中国陀螺”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博科。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说是一种陀螺。

这样看来,凡是回转体都可以看作是陀螺。象我们玩的空竹,杂技里的转碟、耍盘子、扔帽子,飞速旋转的芭蕾舞,都是利用了陀螺原理。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到处可以看到陀螺。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是回转的“陀螺”。

跳皮筋的小萝莉-单人跳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10余种腿部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一般跳皮筋时,将皮筋举至三个部位

第一高度:两臂自然下垂拉皮筋。

第二高度:将皮筋举至与肩齐平。

第三高度:一臂上举拉皮筋。

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以后,踢毽子仍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踢毽子比赛。 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女子盘踢我交踢的冠军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盘踢冠军是上海的周克扬(成绩接近5000对),交踢冠军是南京的戴金尧(成绩140对)。程月珍盘踢成绩是1494对,交踢是36次。

还有围棋,跳绳,“脚斗士”(玩法是:游戏至少在两人,向前盘起左腿或右腿,用双手抓住脚腕,使自己的左/右腿不落在地上。双方人用单脚一蹦一跳地对撞。其中一方把另一方的盘起的那条腿撞在地上后。就算脚没落下的那一方赢了。

),跳格子等。

关于植树班会活动适合的小游戏

1.结对而行 

道具:绳子若干

参加人员: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多组参加

游戏规则:本游戏要求场地较大,游戏开始时先把每一组人员的左腿或右腿绑在一起,多组并排一起站在起跑线上,主持人喊“开始”时,各队齐出,最先到达终点的队就算获胜。本游   戏要求参加者的配合默契。(可以活跃会场气氛,场面不好控制需要的时间可能过长)

2.寻宝大行动

参加人员:集体

游戏规则:先准备好“宝物”(即字条上可以写“表演节目、获得奖品等),然后把宝物分布   在各各隐蔽的地方,接着,各寻宝者开始找寻“宝物”,找到 “宝物”的寻宝者不得随意打   开“宝物”,由主持人对奖。主持人根据“宝物”的内容给“宝物”的主人对奖。

比如:宝   物里写着“学猫叫三声,奖励苹果两个”那么“宝物”的主人就得按“宝物”的内容去做,   然后,主持人给予相应的奖励 。(优点:可以动员全场,缺点:场面不好控制)

3.蒙眼寻亲

参加人员:集体

规则:爸爸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妈妈只能指导左右,不得说其它。

方法:妈妈把小孩的眼睛蒙住并在原地转3圈,让孩子走出10米远的距离找爸爸, 爸爸不得发出任何声音,妈妈只能指导行进方向。孩子确定自己找到爸爸后方可将眼罩取下,如找的别的爸爸算挑战失败。

4.抢凳子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先把凳子排成圆形(按参赛人数减一计算,即8人摆7张)。然后,参赛人员在凳子外面围成一圈,主持人敲鼓或放音乐参加人员就沿着圆形顺时针或逆时针跑动(注意不能插队)。

当鼓声或音乐声停下时,参加人员要迅速找到一张凳子坐下,没有找到凳子的,就会被淘汰,这是要把凳子减少一个,其余的继续玩,知道剩下最后一人

5.合力吹汽球

目的:沟通配合能力,借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

道具:主持人准备每组各六张签,写上:嘴巴;手(二张);屁股;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 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1. 分两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2. 主持人请每组每人抽签。3. 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借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屁股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4.两组同时进行,按规则最早完成的队伍获胜,另一组一定要做完,给鼓励奖。

扩展资料: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参考资料:植树节-百度百科

相关